传感器4.1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

关于应变式电阻传感器

电阻应变片的种类

常按材料、工作温度范围及用途不同分类

①按应变片敏感栅的材料分类,可将应变片分成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大类。
② 按应变片的工作温度分类可分为常温应变片(20℃~60℃)、中温应变片(60℃~300℃)、高温应变片(300℃以上)和低温应变片(低于20℃)等。
③按应变片的用途分类可分为一般用途应变片和特殊用途应变片(水下、疲劳寿命、抗磁感应、裂缝扩展等)。

金属电阻应变片

结构

金属电阻应变片简称应变片,其结构大体相同,如图所示。由敏感栅、基底、覆盖层、引线和黏结剂等部分组成。

敏感栅:实现应变-电阻转换的敏感元件,阻值一般在100Ω以上
基底:粘贴、定位、绝缘,起着准确将试件应变传递到敏感栅的作用。为此,基底通常很薄,一般为0.02-0.04mm
覆盖层:用纸或透明胶纸覆盖在敏感栅上,防潮、防尘、防蚀、防损
引线:起敏感栅与测量电路间的过渡连接和引导作用
黏结剂:传递应变
alt text

分类

丝式应变片(分回线式和短接式两种)

① 回线式应变片:回线式应变片是将电阻丝绕制成栅粘在绝缘基片上制成的,如图4-2(a)
特点:制作简单、性能稳定、价格便宜
② 短接式应变片:短接式应变片是将数根等长的敏感金属丝平行放置,两端用直径比金属丝大5~10倍的镀银丝短接起来而构成的,如图4-2(b)
优点:克服了回线式应变片的横向效应
缺点:焊点多,易疲劳损坏
alt text

箔式应变片

箔式应变片是将很薄的金属片粘于基片上,经光刻、腐蚀等制成金属箔敏感栅。给箔敏感栅接上金属丝电极,再涂覆与基片同质料的覆盖层。结构如图4-3所示
优点:尺寸准确、线条均匀、可按需要做成各种形状、横向效应小、散热好、准确传递、薄、柔、寿命长、稳定性好
缺点:灵敏度较低
alt text

薄膜应变片

薄膜应变片是薄膜技术发展的产物。它是采用真空蒸发或真空沉积等方法,在薄的绝缘基片上形成厚度在0.1µm下的金属电阻材料薄膜的敏感栅,最后加上保护层。
优点:应变灵敏系数大,允许电流密度大,工作范围广,温度可达197~371℃
缺点:难以控制电阻与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

工作原理




参数

金属电阻应变片的主要参数有:
(1)应变片电阻值R
(2)灵敏系数k
(3)机械滞后Zj
(4)横向效应及横向效应系数H
(5)零漂P和蠕变θ
(6)绝缘电阻Rm

应变片电阻值R:应变片没有粘贴及未参与变形前,室温下测定的电阻值称为初始电阻值,其中120Ω最常用,应变片电阻值的大小应与测量电阻相配合

灵敏系数k:衡量应变片质量的重要标志

机械滞后Zj:实际应用中,由于敏感栅基底和黏结剂材料性能,或者使用过程中的过载、过热,都会使应变计产生残余形变,导致应变片输出的不重合。这种不重合用机械滞后Zj来衡量。它是指粘贴在试件上的应变片,在恒温条件下增(加载)、减(卸载)试件应变的过程中,对应同一机械应变所指示应变量(输出)之差。通常,在室温条件下,要求机械滞后Zj < 3-10με。实测中,可在测试前通过多次重复预加、卸载,来减小机械滞后产生的误差

横向效应及横向效应系数H
横向效应:应变片在感受被测试件的应变时,横向应变将使其电阻变化率减小,从而降低灵敏系数,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
横向效应系数H:垂直时与平行时应变之比

零漂P和蠕变θ
零漂:温度恒定、试件初始空载时,应变片电阻值随时间变化的特性。两者之差即为零漂或稳定性误差。可用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表示

绝缘电阻Rm:略,懒得写了

温度误差及其补偿

温度误差



温度补偿

单丝自补偿应变片


优点:结构简单,制造、使用方便
缺点:一种αt值的应变片只能对应在一种材料上应用,局限性大

双丝自补偿应变片


电桥补偿法

半导体应变片

半导体应变片的分类和结构

按照材料类型分为P型硅应变片、N型硅应变片、PN互补型应变片
按照特性分为灵敏系数补偿型应变片和非线性补偿应变片
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分为硅、锗、锑化铟、磷化镓、磷化铟等应变片
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按照结构分类,包括体型应变片、扩散型应变片和薄膜型半导体应变计

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



优点:尺寸、横向效应、机械滞后都很小,灵敏系数极大,因而输出也大,可以不需要放大器直接与记录仪器连接,使得测量系统简化
缺点:测量较大应变时非线性严重,灵敏系数随受拉或受压而变,且分散度大,一般为3%-5%

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

电阻应变片把机械应变信号转换成后,由于应变量及其应变电阻变化一般都很微小,既难以直接精确测量,又不便直接处理,因此,必须采用转换电路或仪器,把应变片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。通常,采用电桥电路实现这种转换。

直流电桥电路

直流电桥平衡条件

图4-6所示为直流电桥的基本电路,E为电桥电源电压,R1、R2、R3、R4为电桥的桥臂,RL为其负载(可以是测量仪表的内阻或其他负载)。

电压灵敏度



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方法


提高桥臂比

提高桥臂比可减小非线性误差。但是从电压灵敏度来考虑,提高桥臂比会降低电压灵敏度。因此,为达到既减小非线性误差又不降低电压灵敏度的目的,必须适当提高电源电压E

采用差动电桥

根据被测试件的受力情况,在同一试件上分别粘贴两个应变片,一个感受拉力,另一个感受压力,两者应变符号相反,测试时,将两个应变片接入电桥的相邻臂上,如图4.7所示,称此电桥电路为半桥差动电路

优点:差动电桥无非线性误差,而且电压灵敏度为Sv=0.5E,比使用一只应变片提高了1倍,同时可以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
给电桥的四臂接入4片应变片,使两个桥臂应变片受到拉力,两个桥臂应变片受到压力,将两个应变符号相同的接入相对桥臂上,则构成全桥差动电路。差动桥路的输出电压和电压灵敏度比单片提高了4倍,比半桥差动电路提高了1倍

采用高内阻的恒流源电桥

产生非线性的原因之一是,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桥臂的电流不恒定。所以有时用恒流电源供电。如图4-9所示。一般情况下,半导体应变电桥都采用恒流供电,供电电流为 ,通过各臂的电流分别为 和 ,如果测量电路的输入阻抗较高,则I1(R1+R2)=I2(R3+R4),I0=I1+I2,解方程可求得I1和I2

Licensed under CC BY-NC-SA 4.0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